帮助他人 收获快乐-----山西省直机关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候选人事迹材料 (部分)

发布时间:2019-02-25 信息来源: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1、郭文忠同志事迹材料 :

 

郭文忠,男,汉族,197310月出生,山西省黎城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地勘局二一二地质队离退休管理科副科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20099月,经单位同事介绍,郭文忠加入了“长治市义工协会”,此协会是由志愿、无偿为社会提供义工服务的各界人士组成并经市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开展工作。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一干就是九年,与义工协会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牺牲自己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走进大山深处的贫困家庭,走进福利院,走进智障幼儿园,……参加的活动不计其数。捐款捐物,个人捐款金额达3000余元;关爱生命,无偿献血达5000毫升;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播种希望;自学理发,为敬老院的老人和智障儿童服务;助残、助困……。他利用自己的相机,为这些可爱的人留影,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九年里,他风里来雨里去,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助人为乐已经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帮扶济困是义工们常做的事情。大都安排在周六周日,每次都是早出晚归,山路崎岖,到了村上找支书找村长,一家一家去家访,去落实,所有费用都是他们自己承担。20141116日,他们一行10人驱车3个多小时去沁县漳源镇南山村,给这里的村民送去了御寒的冬装,给8户特困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给孩子们送去了学习用品,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生日蛋糕。每到一户都有感人的话语,都有抹不去的泪水。2015121日,潞城会山底村的一户人家由于引燃柴禾引起了火灾,把整个窑洞烧了个精光,接到求助电话后,他们一行三人去超市买了1200多元钱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马不停蹄地送到他们家中。到了之后才知道,这家一共四口人,70多岁的母亲因腿疼不能走路,儿子和儿媳都是智障人,孙女在外打工,晚上儿媳想烧柴暖炕,但是一不小心引燃了旁边的木柴,儿媳着急灭火,就到院子里又抱来一堆柴,想把火捂灭,结果火势越来越大,烧光了本就一贫如洗的全部。后来他们再去这家慰问时,已人去楼空,经打听才知道,孙女出嫁了,剩下三口人全部住进了平顺县养老院。像这种有智障、有病人的家庭他们经常去帮助。


2、崔守忠同志事迹材料

 

崔守忠,男,汉族,19782月出生,山西神池人,中共党员,现任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

一、组建爱心联盟,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

为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47月,崔守忠和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志组建了鸿善爱心联盟。立足“扶贫必先扶志、解决素质贫困”,他们制定了《关于鸿善爱心联盟资助标准及减免资助金暂行办法》,明确了对大学生资助标准。具体内容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讲道德有孝心,知道亲人生日信息和长辈身体(生病)情况;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组织,思想进步,生活简朴,不攀比不奢华,能够融入校园生活;有理想守纪律,讲奉献有爱心,团结同学,认真学习且积极主动帮助他人;资助金额标准为起底200/月;增加资助标准为,直属亲人亡故者(父、母)每缺失1人即增加100/月,身患疾病或残疾者增加100/月;减免资助标准为,大学期间有独立能力、且家庭贫困状况改善能够自给自足,或者大学期间通过实习能够获取劳动报酬以及毕业后找到工作。明确帮扶标准的目的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既不养懒汉,也不搞福利主义,既解决物质贫困,又解决“素质贫困”,实现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真正做到精准帮扶。


二、众志成城扶贫帮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20147月,爱心联盟把太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贫困大学生定为帮扶重点。作为发起者,崔守忠同志利用周末、节假日主动与校方沟通,先后与张春辉老师、教育系韩书记多次联系,从21名学生中选择了家庭特别贫困的3名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其中1人还身患残疾。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前往学校,从新生中选择了8名学生作为资助对象。2017年,在孩子生病休学住院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和爱心联盟的其他同志一道,抽出时间与另一所大学太原学院联系,从24名贫困大学生中选择了6名特别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几年来,受助学生人数直线上升,2018年当年,联盟帮扶的学生已经达到了14位。4年时间里,受助的大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期间,第一届受助的3名大学生分别在大同、晋中、太原参加工作,1名大学生成为老师,他们都自愿加入到爱心联盟,用自己的劳动报酬帮助他们的师弟师妹。常怀感恩之心,常行奉献之举,将扶贫帮困的爱心传递下去,已经成为爱心联盟自豪的宣言。在4年的时间里,爱心联盟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目前的61人,成员覆盖到行行业业,太原师范学院的张春辉老师及两所大学的一批教师在他的感召下,陆续加入了爱心行动。爱心无大小,从每人每月捐助50元到一些人每人每月捐助400元,从受助者每人每月获取200元,到每人每月获取500元,又到现在的每人每月获取700元,资助金额不断增大,资助人数不断增加,爱心之火已成燎原之势。4年时间里,爱心联盟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30名,爱心人士捐款8万多元。更为可喜的是,4年的不懈努力,执着持恒,使小小的“爱心联盟”成为倡导社会公益的联盟,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在所资助的大学校园里生根发芽,爱心帮扶的正能量在师生之间前赴后继、接力传承。

 

3、徐恺同志事迹材料

徐恺,男,汉族,19781月出生,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山西省贸促会主任科员。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作为一名普通的机关党员干部,徐恺同志在工作中、生活中,乐于助人,特别是在全省扶贫攻坚任务中,发挥个人渠道,帮助扶贫点大同市浑源县西留村乡33名孩子、我省其它地区3名孩子一共36人进入太原市慈善职业技术学校上学,陆续有孩子毕业已经在北京全国人大、国家部委馆以及各地优秀企业进行工作或者实习。

 

助人为乐的人,就不是庸碌之人,徐恺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工作之余利用个人社会资源,发挥当前各界重视扶贫这一机遇,整合优势,按照“精准扶贫”精神,本着真扶贫,拔穷根的思想指导,他充分发挥个人资源,想办法,动脑筋,从15年到184年里联络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任原生、招生处李鹏处长,配合单位扶贫工作队在扶贫点大同市浑源县西留村乡进行广泛招生动员,多年来他和同志们一起在西留村乡挨家挨户与贫困户耐心交流,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知道只有让孩子继续学习,在学校学到真本领好技术,孩子们才能有好的工作为家庭脱贫、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通过积极宣传、大力动员,在会领导重视以及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推动下,20158名孩子入校学习,2016年有15名孩子入学,2017年有8个孩子入学,2018年有5孩子入学。

 

4、李明同志事迹材料

李明,男,汉族,198510月出生,山西平遥人,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工会主席,创新券部副主任。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20165月,李明在北京奥森参加跑步活动,看到有陪伴盲人跑步的志愿活动,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跑步进行,身体得到锻炼,心情非常愉悦,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盲人的心理,特别开心和融洽。通过交流,得知他们经常约着一起跑步。这样的助人行为和精神,在山西太原没有,李明决定回到太原,要带动身边的人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

 

回到太原,李明开始发动身边的朋友们,通过公众号、组建微信群,招募有爱心的人士和家庭,成立“小明健乐志愿服务队”。请教心理咨询师,咨询陪伴盲童需要注意的事项,开启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的公益活动。

 

同时积极联系太原市盲校,把他的想法告诉校方,盲校非常欢迎。此项社会公益项目在山西属于空白,需要有爱心和专业的社会人士参与。从行为上帮助盲童科学的锻炼,使孩子们身体更加健康。从心理上一对一交流陪伴,使孩子们更加乐观开朗。其中有一家三代人参与进来,把爱心理念进行传承。

 

201610月,组织30余名志愿者到盲校,请专业的健身教练志愿者手把手、手把脚的互动,盲童可以跟着音乐欢乐的舞蹈。2017年冬天,组织50余名志愿者到盲校,一名志愿者陪伴一名盲童。一起跑步,一起交流。活动后,盲校原来课间操改为了常规跑步。20186月,组织40个家庭70余名志愿者,组织趣味运动会,项目有两人三足、背靠背夹气球,志愿者和盲童开心玩耍,传递快乐。

201898日,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准时开跑。盲校的10名盲童在绿丝带牵引下,和陪跑志愿者一起跑过起点拱门,体验国际马拉松赛事紧张而热烈的氛围。“陪跑盲童、助力太马”成为本次马拉松赛道特殊的风景,为太原市争创文明城市增添了力量。  

 

201812月,李明组织80多个爱心家庭走进盲校,与盲童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幸福。来参加公益活动的都带着孩子,现场气氛充满了家的感觉。

 

陪伴盲童公益活动在山西卫视晚间新闻、山西科教频道、太原新闻频道、山西青年报、三晋都市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中国文明网、黄河新闻网、太原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李明组织的小明健乐志愿服务队和盲童陪伴交流了三年。他们的行为得到太原市盲校李副校长的肯定,他说:“李明,我代表学校和孩子们感谢你组织的团队及做的事情,希望你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李明表示不仅自己会坚持做下去,还会呼吁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通过运动陪伴的形式,使盲童更好的融入社会,营造文明氛围,创建文明城市。

 

 6、王丽辉同志事迹材料

 

王丽辉,女,汉族,19727月出生,河北冀县人,民盟盟员,中合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王丽辉同志从5年前开始公益活动到现在,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清泉成才公益基金是在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支持下,正式设立的专项公益基金。 清泉基金秉持着“学习改变命运,知识点亮人生,教育成就未来”的教育扶贫理念,主要针对中西部基层地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开展帮扶培养,帮助其摆脱困境,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持续关注其成长成才。作为山西片区联络人,王丽辉积极参与组织清泉基金的各项活动,并在20183月组织清泉助学山西行活动。沁县是清泉成才公益基金对口扶贫点,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资源有限,物质条件的匮乏、生活的困窘使得许多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遭遇重重阻碍,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或正面临辍学的困境。几年里,王丽辉资助的贫困学生十几名,有的已学有所成,工作在大江南北;有的正在大学苦修学业成绩优异。几年来共资助贫困学生10余人,累计捐资3万元。

 

王丽辉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尽可能的去服务社会和帮助别人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她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一头扎进社会公益活动中。始终践行着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的思想。几年来, 先后参与捐助壹基金的困境儿童关怀项目35次,月捐20元,共700元;免费午餐基金的免费午餐小善大爱项目11次,月捐80元,共计880元;参加水滴筹个人救助项目,帮助身患白血病、乳腺癌病人4人,共计1000元;参加山西关怀抗战老兵项目捐款,为老兵募集生活补助费,共计2000元;参加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凉山代课老师补贴项目以及集团公司组织的各项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助人”是一种无声的诺言,只要轻轻一点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助人”是一种无偿的交换,只要小小一缕奉献,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正是有了像王丽辉同志这样的助人为乐者,弘扬着助人为乐精神,通过这些助人为乐的努力和行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爱,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和,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7、张强同志事迹材料

 

张强,男,汉族,1979729日,籍贯山西太原,政治面貌群众,现工作单位太原邮区中心局邮件运输中心市趟驾驶员。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该同志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生活上热情细心、乐于助人。从2006年开始参与爱心献血到现在已有14年。当时在工作的他正巧经过迎泽街献血屋,通过与献血屋工作人员的交谈得知太原各大医院全部血型均告急,张强同志也像大部分人一样缺乏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担心献血后会有负面影响出现,但在献血现场听取医务人员的正面宣传后,他明白了适量献血可以刺激人体造血机能,加快血液更新,更何况还可以支持公益事业。工作完后他二话不说,默默排近了等待献血的队伍中。献血后的第二天,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工作岗位上,无人察觉,真正做到了献血“无名”。从那时起,他开始了捋袖献血的马拉松,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08年夏天,因太原各大血站告急,太原市中心医院有名病危患者急需输入大剂量O型血小板。于是杏花岭区血站就给市民群发短信,盼望血型相符的好心人尽快出现救人。正在工作的他,毫无怨言的从小店区赶到市中心医院为素不相识的病人义务献血。虽然工作地点的距离献血点遥远不便,但想到能给危在旦夕的病者以新生命,再苦再累他都能克服,那一次他献了足足400ml。后来他听到医生说献血小板要比普通献血的价值更高,可以救助更多的特大性事故的伤者,他决定捐献血小板。每次在电视或手机上看到大事故,在医院医生给病人输血,给大出血的病人使用血小板后马上止血和加速凝血。看到许多人得到救助,他都感到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很幸福。从2006-2013年他一共捐献血小板65个单位,大约有52000多毫升血。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是他最大的心愿,用他的鲜血可以去延续更多生命的奇迹是他的愿望。

在自己积极献血的同时,张强深知靠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更多志愿者加入才能保证血库血源充足。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积极投身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志工”队伍中,利用休息与工余时间积极动员和鼓励同事、朋友和他一起去献血。

 

 8、梁维同志事迹材料

 

梁维,男,汉族,19704月出生,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人,群众,现为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肖墙路支行内保岗员工。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梁维40多年来始终践行的做人本分。他,是晋商银行肖墙路支行的一名普通员工。提起他,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那消瘦的身材和憨厚的笑脸。

 

他出生于一个特殊的工人家庭,父母身单力薄,父亲工资微薄,母亲没有工作,姐姐较为年长,哥哥幼时因病致残,智力只能达到两岁儿童的水平,生活无法自理,常年需要服用药物,家庭负担很重。梁维很小的时候,就和姐姐担起了家庭的重负,既要照顾父母,又要照顾哥哥。1997年,梁维父亲因病去世,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1998年,梁维结婚和买房子的钱,都是亲戚朋友们七拼八凑起来的。

 

从此,梁维和姐姐就开始轮流照顾母亲和哥哥。由于姐姐身虚体弱,无力照顾母亲和哥哥,导致哥哥由于照顾不周走失了两次,最长的一次走失了一周,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才在阳曲县找到。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和哥哥,梁维和妻子把母亲和哥哥从姐姐家接出来,夫妻俩开始了长期照顾母亲和哥哥生活起居。

 

2008年,梁维母亲因脑出血去世,临终时把六十多岁的哥哥交代给了梁维,从此,照顾哥哥的任务就落梁维夫妻俩头上。为了方便梁维照顾家人,晋商银行太原并州支行专门将梁维就近安排到他家附近的网点。一年365天,梁维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每天的中午休息时间和晚上下班以后,他都会急匆匆跑回家中,变着花样给哥哥做饭;每天的天气预报是他必听的,他要根据天气预报张罗哥哥该穿什么衣服。

 

2009年,由于工作繁忙,孩子要考高中,加上妻子又要到外地学习半年,梁维一时无法分身照顾哥哥,他反复思量下,决定把哥哥送往福利院,虽然心里舍不得,可是梁维实在是没有办法。

 

把哥哥送到福利院后,梁维每周日都要去福利院看哥哥,给他送去换洗衣服。由于哥哥的特殊情况,换下来的脏衣服成堆,梁维总是不厌其烦,为哥哥擦洗身体,换洗衣物,把哥哥定期服用的药物交代给福利院的护工。

 

三个月后一个星期天,梁维照常到福利院看望哥哥,发现哥哥身体明显消瘦了许多,在给哥哥洗完澡换衣服的时候,梁维闻到哥哥房间里有异味,询问之下,哥哥从柜子里拿出了一袋鸡蛋,足有20多个,原来,哥哥把福利院每天早饭发的鸡蛋都攒起来了,留着要给梁维和侄女。梁维顿时抱着哥哥哭了起来,他决定带哥哥回家,兄弟俩再也不分开了。

 

到今天为止,梁维已经照顾哥哥20多年了,这20多年来,他总是把哥哥打理的干干净净、健健康康,日子再苦再累,梁维也没有过怨言,无论对同事还是邻居,他总是笑脸相迎,有难必帮。梁维用他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孝悌之义。  

 

  9、程瑞欣同志事迹材料

 

程瑞欣,女,汉族,19837月出生,山西武乡人,中共党员,现为山西省老年公寓住院医师。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她是养老战线一名普通的医生,她在住养着几百名耄耋老人的老年公寓里,默默地守护着这些老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危。她的工作很平凡,平凡到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同学可怜她,但这里的老人离不开她。她是老人们心中的“小丫头”,是家属眼中的“程大夫”,是同事们眼中的“主心骨”。  

 

82岁的田爷爷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老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情绪极度不稳定,经常拒绝治疗、拒绝进食、拒绝服药,护理人员尝试了许多办法,收效甚微,老人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小程主动请缨,帮扶照顾田爷爷。在许多人看来,照料认知障碍的老人是件很考验人耐心的事情,但小程不这么认为,她说:“每位老人都像一个可爱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当我们老了,我们同样也需要有这样的关心爱护。”她给老人读报、讲笑话、喂饭、喂药……经过一段时间的陪护,逐步走进了老人的心,老人封闭的心慢慢被打开了,开始有说有笑了,慢慢的,老人把小程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小程也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她的做事准则,并一直用实际行动进行诠释。她以公寓为家,经常加班加点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人。平时就住在老年公寓里,老人晚上一旦病重、病危,不管她值不值班,就立马去处理,所有的护理人员都知道,有事找程大夫。

 

一天,凌晨三点,小程突然接到楼层的电话,有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坠床昏厥,需要诊治。不到一分钟,她就冲出了宿舍,赶到老人床前,进行了抢救,把老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这样的事情不时会发生。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失能失智老人逐渐增加,老年人对医疗、康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成为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

 

多年以来,小程一直坚持慢性病管理、运动康复、营养膳食、修身养性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在老年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程奶奶脑梗死3月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走路需要辅助助行器,平衡能力欠佳。入住老年公寓后,经过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老人竟然可以脱离助行器缓慢行走。家人很高兴,老人也觉得自己又有了希望;不自理区宋爷爷突然有一天不明原因满床打滚。爷爷年龄大了,交流不是很方便,无法表述具体不适部位,经过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初步确定为心肌梗死,她立即给予老人对症处理,通知家属,并及时联系上级医院转诊治疗,老人转危为安。

 

十年来,她从一个懵懂青涩的姑娘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用精湛医术解除了老人的病痛,她用真情暖语温暖着老人的心田,她用无私大爱诠释了尊老爱老的美德,她是养老院里的好医生。

 

  10、马立明同志事迹材料

 

马立明,男,汉族,1977329日出生,山西稷山人,中共党员,山西晚报视觉中心副主任。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事迹:马立明同志在单位生活节俭团结同事。在家庭生活中,马立明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团结兄弟姐妹、关爱下一代。虽然遭遇了小舅子去世、老丈人两次脑溢血偏瘫、外甥子无人照料、父母接连手术等数次坎坷,马立明仍省吃俭用,以一己之力让四位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女儿、外甥子幼有所学、幼有所乐,同时照顾侄儿、侄女的生活起居。

 

马立明同志1999年大学毕业来到刚刚创刊的山西晚报社工作,先后任摄影记者、首席摄影记者、摄影部主任、视觉部副主任等职。近20年来,马立明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多次获得山西晚报年度标兵,并有多篇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好新闻奖共计190余项。

 

在单位,马立明生活节俭团结同事,能主动学习、帮助身边同事共同进步。在家庭生活中,马立明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团结兄弟姐妹、关爱下一代,虽然遭遇了小舅子去世、老丈人脑溢血偏瘫、外甥子无人照料、父母接连手术等数次坎坷,马立明仍省吃俭用,以一己之力让四位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自己的女儿、外甥子幼有所学、幼有所乐,在哥哥外出打工期间,马立明尽心尽力照顾侄儿、侄女的生活起居,让侄儿、侄女能够安心上学、完成学业。

 

20046月,刚刚结婚的马立明虽然租住在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还是把父母从农村接过来同吃同住,为了让刚来太原的父母有事可干,马立明为喜欢看戏的父母买了各种戏曲碟片,让父母打发闲暇时间。

 

2008年,正在马立明忙于装修新房时,老丈人家突然传来噩耗,小舅子因祸不幸去世,老丈人一急之下突发脑溢血……一连串的事情犹如晴天霹雳般压在马立明身上。马立明顾不得多想,紧急修改装修方案,让一切从简,退掉定好的家具为老丈人治病。处理完小舅子的后事,老丈人留下个半身不遂,小舅子的媳妇也回娘家改嫁他人,家里留下瘫痪的老丈人和不满两岁的外甥子还有丈母娘。面对这样的情况,马立明二话没说,把老丈人一家三口从昔阳县的村里也接到太原同吃同住,刚刚搬进去的两室两厅房子里,挤了双方老人、女儿、外甥子、妹妹整整9口人。由于双方老人一方在晋南、一方在靠近河北的晋中,饮食习惯上差异很大,经常不得不一顿饭分两次做。

 

直到现在,马立明凭借一己之力,省吃俭用,奔波于两个家庭之间。期间老丈人脑梗两次复发,先后花销20余万;父亲因年轻时干农活过度劳累,双膝关节磨损过度难以行走,马立明花费近十万为父亲置换了人工关节,母亲因腰肌劳损腰椎疼痛难忍,马立明又花费8万元为老母亲做了腰椎矫正手术;今年,面对即将升入初中的外甥子,为了让外甥子能上个好初中,也为了让偏瘫的老丈人过上温暖的冬天,马立明又东拼西凑借钱在昔阳县城为老丈人买了靠近初中的二手楼房,让4位老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两个孩子都幼有所学、幼有所乐。如今,马立明哥哥的两个孩子(侄女、侄儿)也都到太原来读大学,哥哥、嫂嫂为了挣钱远赴上海打工,马立明视侄儿侄女也亲如已出,尽心尽力照顾侄儿、侄女的生活起居,让侄儿、侄女能够安心上学、完成学业。

 

在以计件为主考核的山西晚报,马立明的工作业绩一直名列前茅,其工资收入也还可以,但是多年来,马立明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吃俭用照顾着两大家子。用马立明的话说,人活着就是“上活老,下活小”,上面孝敬好老人,下面照顾好子女,中间团结好兄弟姐妹,家人好,才是最大的幸福。 

版权所有: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太原市长风街108号 邮编:030006

晋公网安备14010502050547 网站标识码:1400000083 通讯备案:晋ICP备12000773号

效能投诉:    联系我们    邮箱:sxsscjdglj@163.com